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屆十次全會決策部署,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據省政府部署要求,結合宿州市實際,市政府決定2020年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新增3項民生工程
(一)農村改廁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根據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在統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同時,因地制宜,建管一體,采取適當模式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加強糞污廢棄物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全過程管理,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二)出生缺陷防治。圍繞《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和“健康安徽2030”規劃綱要,在所有縣區開展產前篩查技術咨詢、孕中期唐氏血清學三聯篩查以及優生優育健康知識宣教等,促進全市產前篩查率穩步提高,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三)智慧健康建設。圍繞《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勢,在繼續推進“智醫助理”基礎上,加快“智聯網醫院”建設,面向基層打造人機協同的診療模式,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同時,建設“安康碼”綜合服務平臺,統籌推進電子健康卡、社會保障卡、醫保電子憑證與“安康碼”互聯互通,推廣更多場景的長期廣泛應用,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便利,為加強個人健康管理提供支撐,推動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二、完善4項民生工程
(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將老舊小區智慧安防設施建設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
(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根據國家統一部署,適時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
(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將高職學生國家勵志獎學金、助學金覆蓋面提高10%,將普通本科、高職學生國家助學金平均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
(四)文化惠民工程。考慮農家書屋已穩步推進,轉為部門日常工作。繼續實施公共文化場館開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積極組織開展農村文化活動、農村體育活動。同時,將農村應急廣播建設納入文化惠民工程內容,建設與全省各級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有效對接的基層應急廣播體系,進一步提升預警信息發布和政策宣講服務水平。
三、調整和退出3項民生工程
農村改廁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已單獨立項,農村污水、垃圾治理納入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中統籌實施,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不再單列。“智醫助理”已納入智慧健康建設統籌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已健全機制,轉為部門日常工作,智慧醫療不再單列。秸稈綜合利用工程機制已健全,現已常態化運行,退出民生工程。
四、繼續實施26項民生工程
繼續實施“四帶一自”產業扶貧、黨建引領扶貧、資產收益扶貧、“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貧困殘疾人康復、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美麗鄉村建設、就業創業促進、農村電商提質增效、技能培訓提升、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婦幼健康水平提升和職業病防治、智慧學校建設、學前教育促進、水環境生態補償、水利薄弱環節治理、棚戶區改造、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等26項民生工程。
五、工作要求
(一)聚焦民生短板,解決突出問題。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聚焦困難人員救助、“四帶一自”產業扶貧、美麗鄉村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就業創業促進、智慧健康建設等項目,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重點群體就業和公共衛生服務等民生短板。
(二)精準高效實施,加強過程管控。按照項目化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思路,優化推進民生工程的務實舉措,重點做好摸透情況、設計方案、嚴格評估、列入計劃、落實驗收等環節工作,健全民情反映、投入保障、督查考評等工作機制,狠抓項目建設質量,持續加強過程管控,重點監測民生工程項目,繼續堅持按月調度、按月考核。
(三)堅持盡力量力,落實資金保障。真正過緊日子,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發揮好財政資金精準補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重點保障改善民生領域的投入,兜牢“三保”底線。
(四)鞏固建后管養,切實發揮實效。統籌考慮政府事權、產權歸屬、項目特點、經費來源、受益群體等因素,在強化政府責任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合理確定管養主體,分類明確管養模式,保障落實管養經費,全面提升管養水平和質量。
(五)完善績效評價,提升資金績效。按照中央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對33項民生工程全部開展績效自評,選取部分社會關注度高、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項目開展市級績效評價,強化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績效問題整改責任落實,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六)強化目標導向,壓實各級責任。市財政局承擔民生工程牽頭抓總職責,各項目市直主管單位履行主管職責,縣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履行主體職責,對照目標責任書,強化責任落實、作風建設和跟蹤問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附件:1.宿州市民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2.2020年全市33項民生工程實施部門分工表
2020年5月12日
附件1
宿州市民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楊 軍 市長
常務副組長:操隆山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副 組 長:馬 杰 副市長
韓維禮 副市長
祖鈞公 副市長
張海虹 副市長
張曉東 副市長
佘運九 副市長
成 員:卓傳計 市委副秘書長
張 民 市政府副秘書長、扶貧局局長
孫 洲 市政府副秘書長
解福來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唐 明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非公工委書記
吳 振 市委政研室主任
高 劍 市委編辦主任
張 亮 市財政局(國資委)局長(主任)
李曉暉 市科技局局長
李光超 市發展改革委(糧食和儲備局)主任(局長)
鄭 超 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王建明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
張金海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孟麗華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
劉 光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
彭 飛 市民政局局長
朱守坤 市教育體育局局長
史 耘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朱衛東 市水利局局長
宋成遠 市房管中心主任
張曉光 市文化和旅游局(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黃 河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劉曉露 市司法局局長
陳 忠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呂金波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
胡興無 市審計局局長
陳曉莉 市統計局局長
袁觀德 市殘聯理事長
雷云啟 市商務局局長
牛慧琴 市醫保局局長
高 強 市退役軍人局局長
尤計富 市應急局局長
胡 玉 市林業局局長
甘大慶 市城管局局長
王 鵬 市政務服務局局長
朱大忠 市數據資源局局長
史敦文 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孟振東 市科協主席
陳 莉 團市委書記
高純宇 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邵 迪 市工商聯主席
丁 鋒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
王 沛 人行宿州市中心支行行長
武 平 宿州技師學院院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國資委),市財政局(國資委)局長(主任)張亮兼任辦公室主任,市非稅管理中心主任王濤、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趙文光任辦公室副主任。
附件2
2020年全市33項民生工程實施部門分工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實施部門 |
|
1 |
“四帶一自”產業扶貧 |
市農業農村局 市財政局 |
|
2 |
黨建引領扶貧工程 |
市委組織部 |
|
3 |
資產收益扶貧工程 |
市財政局 |
|
4 |
“四好農村路”建設 |
市交通運輸局 |
|
5 |
農村危房改造 |
市住房城鄉 建設局 |
|
6 |
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
市水利局 |
|
7 |
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 |
市醫保局 |
|
8 |
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 |
市教育體育局 |
|
9 |
貧困殘疾人康復 |
市殘聯 |
|
10 |
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 |
市司法局 |
|
11 |
美麗鄉村建設工程 |
美麗鄉村建設 |
市農業農村局 |
農村垃圾治理 |
市住房城鄉 建設局 |
||
農村污水處理 |
市生態環境局 |
||
12 |
農村改廁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
市農業農村局 |
|
13 |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 |
市農業農村局 |
|
14 |
就業創業促進工程 |
市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局 |
|
15 |
農村電商提質增效 |
市商務局 |
|
16 |
技能培訓提升工程 |
技能脫貧培訓 |
市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局 |
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 |
市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局 |
||
新技工系統培養 |
市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局 |
||
退役軍人培訓 |
市退役軍人局 |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
市農業農村局 |
||
17 |
出生缺陷防治 |
市衛生健康委 |
|
18 |
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 |
市民政局 |
|
19 |
智慧健康建設 |
智醫助理、“智聯網”醫院 |
市衛生健康委 |
“安康碼”應用便民工程 |
市數據資源局 社會保障局 |
||
20 |
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 |
農村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生活保障、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
市民政局 |
城鄉醫療救助 |
市醫保局 |
||
困難職工幫扶 |
市總工會 |
||
21 |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
市醫保局 |
|
22 |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
市醫保局 |
|
23 |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
市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局 |
|
24 |
婦幼健康水平提升和職業病防治 |
市衛生健康委 |
|
25 |
智慧學校建設 |
市教育體育局 |
|
26 |
學前教育促進工程 |
市教育體育局 |
|
27 |
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
市教育體育局 |
|
28 |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 |
市教育體育局 社會保障局 |
|
29 |
文化惠民工程 |
市文化和旅游局 |
|
30 |
水環境生態補償 |
市生態環境局 |
|
31 |
水利薄弱環節治理 |
市水利局 |
|
32 |
棚戶區改造 |
市房管中心 |
|
33 |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
市住房城鄉 建設局 |